凡那比颱風造成高雄市淹大水,事後各專家學者提出很多解決方案,包含提高防洪頻率;修正都市計畫增加滯洪池等等,但是均有緩不濟急以及花費高昂的缺點。我們想一想,花了幾百億提高防洪頻率,遇到超過防洪頻率的颱風,排水系統還是掛掉,而且只為了一年中的少數幾天,有必要大費周章的去建設嗎?都市土地寸土寸金,那有可能規劃出足夠的滯洪池?另外道路下方管線密佈,更不可能更換下水道提高防洪頻率?所以想要以抗災的做法去解決淹水問題,永遠也不會成功,也無法保障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,所有想從抵抗災害觀點出發的方案,幾乎都是沒有實務經驗,但自以為懂很多的人所提出的。

正確的做法事是什麼,應該要從避災、減災以及快速復原方面著手。何謂避災?就是離開災害或將災害隔絕於外。台灣幅員狹小,不像美國或大陸可以有不受颱風侵襲的區域,但台灣的鋼筋混凝土房子佔絕大多數比例,所以只要把貴重物品,移往高處,人也躲到二樓以上,地下停車場以砂包或防水閘門封閉,就可有效隔絕災害;什麼是減災,就是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,包含利用保險機制減輕災害的金錢損失,尤其是車輛。另外快速復原也很重要,如果水只淹到馬路上,馬路的復原是可以在一兩天內完成的,然後大家又可以正常生活,媒體常刋一些馬路淹水的照片,其實那都不太要緊,只要排水系統正常,當不下雨時,水很快就會退掉,清洗一下後,又可以恢復通行了。但如果水淹到地下室,就要有足夠的抽水機來抽水,抽水機是要抽地下室等低窪區域才有用,有長官要求馬路淹水也要抽,是不切實際的,因為沒有地方可以排水。

當我們知到避災的重要性後,剩下惟一的問題,就是如何有充份的預警時間。曾經有一個大樓,防水閘門也裝了,砂包也準備了,但半夜淹水時,沒有人起來組立閘門,所以裝了等於沒裝。但這能怪管委會嗎?不可能。因為管委會如果在前一天晚上把閘門組立起來,不讓車輛進出,一定會被住戶駡死,可是不組立起來,到了淹水的時候,洪水不斷沖進地下室,是不可能進行閘門組立的。根據現在的天氣預報資料,每十分鐘更新一筆降雨量的情況下,觀測人員應可以判斷是否將造成淹水,而後可以有大約20分鐘的預警時間,但如何將即將淹水的訊息傳到每一棟大樓呢?全國目前最完整的警報系統大概就是防空警報系統了。所以我們只要把雨量和防空警報系統結合起來,就可以建立良好的預警機制,減輕洪水帶來的災害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